中新經緯9月6日電 (馬靜)“在世界范圍內,滿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是一個難題,中國小微金融服務在供給側領域有很大的缺口,留下很大的市場空間。”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期間,微眾銀行行長助理公立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如是說。
8月31日-9月5日,由中國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服貿會在北京舉行。在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微眾銀行運用多種元素展示了成立以來的數字普惠小微金融服務成果:藍白相間的光影“隧道”上印刻著標志性產品“微業貸”等用戶數據,巨型互動手機屏模擬分鐘級放貸、企業+名片打印機立時輸出紙質名片……
微眾銀行于2014年正式開業,是以科技為核心發展引擎的國內首家數字銀行,以金融普惠大眾作為使命。科技手段如何賦能普惠金融?如何實現金融“普惠”的同時做到商業可持續?在這場專訪中,公立分享了自身的看法和微眾銀行的實踐成果。
微眾銀行在2022年服貿會期間的展臺 馬靜 攝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有編輯):
“滿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服務需求的‘基建’尚待健全”
中新經緯:小微企業是微眾銀行的主要客戶。據你觀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痛點難點是否有變化?
公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主要問題仍舊是融資難、融資貴,但也逐漸涌現出更多融資之外的需求,比如貼現、企業賬戶管理等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需求,目前這方面“基建”尚待健全。
中新經緯:從微眾銀行的經驗來看,服務小微企業,做好普惠金融,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公立:服務好小微企業,做好普惠金融,首先要運用數字科技手段持續創新,更好地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著力發力首貸,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其次也要做好政銀合作發揮雙輪驅動優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多方面補充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同時,也要注意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小微企業的差異化的服務需求,要因地制宜地為其提供可信可行的產品及服務方案。不斷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豐富普惠金融服務手段,滿足小微企業多方位的金融需求。
中新經緯:微眾銀行在這方面有哪些實踐可以分享?
公立:微眾銀行的企業金融品牌“微眾企業+”致力于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目前涵蓋了金融、非金融的產品及服務,包含微業貸、微閃貼、企業+保險、企業+卡、企業+名片、企業+宣傳等,滿足小微企業融資、票據貼現、保險、賬戶管理、理財及宣傳發聲等多重需求。并依托微眾銀行企業金融App為載體打造企業家的隨身數字銀行,實現全產品數字化服務。
同時,微眾銀行也通過不斷創新政銀合作模式放大對小微企業的共同托舉力量,實現“政府+市場”雙輪驅動1+1>2的效果。比如與深圳南山科創局共同推出業界首創的“一鍵貼息”一站式服務模式;接入深圳地方征信平臺引入企業工商、社保、稅務、高新資質、水電燃氣等更多特色數據;首創政銀擔線上批量融資擔保服務模式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等。
從企業主體信用角度做風險評估
中新經緯:我們關注到微眾銀行近兩年在“微業貸”基礎上延展出供應鏈金融及科創金融兩大場景,請問為什么選擇這兩類主體?
公立:各行各業的產業鏈條之中廣泛且分散地活躍著大量的小微市場主體,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要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近年來,中國也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目標對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眾銀行圍繞國家科技創新的路線圖和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深耕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及戰略新興產業,延展科創金融及供應鏈金融兩大場景,主要針對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和科創型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微企業,努力實現“精準滴灌”,同時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助力數實融合發展。
中新經緯:這個過程中如何做好風險把控?
公立:做好風險把控得益于微眾銀行的數字化大數據風控基石。當前中國銀行(601988)業在小微融資領域較多都是從企業主個人的角度來做風險評估。微眾銀行微業貸數字化大數據風控體系則以企業主體信用作為評估依據更為有效,即是將企業主個人的信用和企業的經營數據合二為一,在貸前授信評估體系里面,既有基于企業主個人的信用評估,也有銀稅互動、銀商互動、司法等企業信用的數據,可以將其有效整合并建立多套風控規則與量化評估模型,全面評估企業資質表現并實行統一授信。貸中及貸后環節還有嚴格的監控模型及行為評分、預警處置模型等。這也是微業貸模式的基石之一。具體到科創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則會有差異,如科創金融領域融入國高資質及專利數據等,供應鏈金融的上下游交易背景及交易憑證等數據,更加精準。
在此基礎上,靈敏性也是企業數字化風控體系最大的特點,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通過企業的稅收、財務數據、社保數據等一系列先行指標,從行業、區域、客群等維度進行資產組合管理,通過風險收益的綜合分析,確定信貸管理政策并指導應用于業務,也起到了良好的把控作用。
中新經緯:從實踐來看,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和科創金融這部分成績如何?
公立:截至2022年6月末,微業貸供應鏈金融已為30個國家重點產業提供數字化金融支持,攜手近600家品牌合作伙伴,服務近20萬家經銷商和供應商;“微業貸科創貸款”吸引了近21萬戶科創企業前來申請,授信近1600億元。在深圳,2.1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有超過39%的企業申請了微業貸科創貸款,每2.5家國高企業就有1家選擇微眾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為深圳地區科創企業累計授信超230億元。
三個“數字化”做到普惠和商業可持續
中新經緯:在你看來,在做好普惠金融既“普”又“惠”的同時,如何滿足商業可持續原則?
公立:微眾銀行主要依托“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金融科技戰略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初步形成了獨具微眾特色、商業可持續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在以數字科技踐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微眾銀行依托數字化手段,利用數字化大數據風控、數字化精準營銷與數字化精細運營,化解了行業服務小微企業風險成本高、運營成本高以及服務成本高的“三高”問題,實現信貸業務體驗、效率和規模的提升,以及風險、成本的持續下降,走出了一條“發展可持續、風險可承擔、成本可負擔”的“微業貸”模式道路。
截至2022年6月末,微業貸吸引了超30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申請,累計授信客戶超100萬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1.3萬億元。貸款不良率始終控制在不到1%,2021年為0.90%,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發展穩健、可持續。
中新經緯:你認為科技在推動普惠金融下沉、拓展服務領域方面還有哪些空間?
公立:其一是強化政銀合作,如加強與各地的擔保機構合作,推出線上化、批量化的融資擔保服務模式,并依托數字科技加強與各單位的數據互動。其二是挖掘融資之外的、涵蓋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如一些保險、數字賬戶管理、貼現的其他金融需求。
中新經緯:未來微眾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還有哪些計劃?
公立:我們主要用數字化手段服務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創新來實現差異化長足發展。微眾銀行企業金融品牌微眾企業+致力于為企業打造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提供數字化的企業綜合服務。后續亦將全新升級微眾銀行企業金融App,著眼于挖掘數據的資產價值,打造企業家的隨身數字銀行,用我們的數字科技特長優勢為企業點亮數字資產價值,幫助小微企業做好數字經營和數字化轉型。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