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國民生銀行首席信息官張斌出席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表示,數字化轉型是當今時代的潮流,各行各業都在競相變革,銀行業要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主題主線,務求推出更多更有競爭力的數字金融服務,以優質服務助推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二者共生共榮。”張斌表示,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數字金融承擔著助力變革、深化服務、支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使命任務。
張斌在演講中強調,民生銀行全面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數字中國和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全力落實國家金融監管機構有關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和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的要求,突出“民營企業的銀行、敏捷開放的銀行、用心服務的銀行”戰略定位,聚焦“打造敏捷高效、體驗極致、價值成長的數字化銀行”核心目標,對數字化轉型進行頂層規劃、統籌部署,通過強化生態銀行和智慧銀行建設,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現代化,為數字中國建設和智慧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一是大力發展場景金融,創新生態銀行服務模式。設立生態金融部,立足于全行戰略性、跨業務領域、跨職能團隊的生態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孵化,將金融服務融入企業經營、政府政務和個人生活。一是打造新供應鏈金融平臺,構建“民生E鏈”服務體系,推出采購e-數據增信融資、訂單e-數據增信融資、信融e集團模式等新供應鏈產品,滿足中小微企業在采購、訂單、倉單等方面的融資需求。二是強化政務生態合作,率先完成中央財政一體化項目財政部驗收;圍繞醫保、教培、行業資金監管、總行國庫、非稅、社保等場景,創新迭代產品服務,推出政采快貸,成為教育部“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監管銀行之一和北京醫保移動支付首批收單清算銀行。三是持續提升金融與非金融一站式服務能力,優化“民生云”系列產品輸出給產業生態,推出“財資云”產品,構建“民生e家”平臺,整合人事、財務等一系列數字化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二是迭代升級智慧銀行,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務。持續建設數字化營銷、風控、運營、渠道、決策等企業級數字化能力,不斷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務質效。一是升級智慧營銷大腦,構建閉環運營策略體系,提升精準化、差異化服務水平;升級企業級數字化客戶旅程監測、分析及優化能力,推出“民生惠”(法人、個人)等主動授信產品。二是完善智能風控體系,搭建風險圖譜,對接第三方數據,通過機器學習模型精準識別客戶,大幅提升線上貸款授信通過率,有效降低違約損失率;增強反洗錢、反欺詐智能監測預警能力,為客戶資金安全和業務合規經營保駕護航。三是推廣智能運營和遠程銀行,積極應用“賬戶機器人”,實現50%的企業信息變更業務線上化,采取“近遠場協同”模式,為信貸面簽、核實見證、盡調信息收集等高頻業務提供遠程專業運營服務,降低客戶跑銀行網點的成本。四是強化數字化渠道建設,手機銀行支持全站式智能搜索服務、實時收支明細和資產查詢;建立遠程專家支持體系,為公司、小微、零售全客群和一線客戶經理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撐。五是增強智能管理決策能力,打造敏捷、智能、開放的BI平臺,不斷完善分析指標體系,形成數據資產,實現對零售、對公、風險等業務的數字化賦能。
三是持續發力跨境金融,助力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貫徹落實穩外貿、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國策,民生銀行推出“民生跨境一家”跨境業務專業品牌,圍繞企業在跨境金融活動中資金增值、外匯衍生、支付結算、貿易融資以及國際信貸的五大核心業務需求,為企業提供“盈、兌、匯、融、貸”全賬戶、全場景的產品圖譜及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外匯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試點,運用數字化技術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中小微外貿企業多元化需求。一是作為首批4家試點銀行中唯一股份制銀行,加入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率先探索國際貿易線上金融服務。二是積極配合海關稅款改革進程,推出海關稅款擔保保函,有效提升企業通關便利性;利用大數據技術突破傳統授信模式,推出“民生快貸-關稅保函”小微企業專屬產品,讓小微企業關稅保函服務觸手可及。三是圍繞外匯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的“出口應收賬款融資場景”及“企業信用信息授權查證場景”,打造專屬風控模型和授信放款流程,推出了面向中小微出口企業純信用、線上授信產品-出口e融,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