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網點和自主獲客能力,在民營銀行的業務結構中,通常助貸資產占比較高。而近年來,在信貸資產規模增長的同時,不少機構風險資產規模也持續攀升。
消金界了解到,不少機構正在舍棄此前的分潤模式,加大擔保模式合作。
以億聯銀行為例,該行依靠“億聯易貸”,通過和互聯網平臺合作,保持銀行資產規模和收益穩定。如今銀行正在不斷縮減分潤模式合作,加大擔保合作比例。受此影響,億聯銀行與股東的合作也出現大幅縮減。
01
消費貸余降至228億元
作為東北地區首家成立的民營銀行,同時也是全國第四家正式獲批線上業務的互聯網銀行,2017年5月,億聯銀行由中發金控、吉林三快等民營企業聯合發起成立。
據了解,億聯銀行只有一家線下營業網點,公司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戰略定位,主要借助互聯網渠道開展線上業務。
然而,近年來受監管政策及外部經濟環境等影響,億聯銀行存貸款業務面臨一定壓力。
該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億聯銀行資產總額614.2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7.75億元,增長14.49%;負債總額580.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7.06億元,增長15.31%;實現營業收入10.12億元,凈利潤0.72億元;資本充足率11.22%,撥備覆蓋率187.98%,撥貸比3.25%,不良貸款率1.73%。
截圖自億聯銀行三季報
值得一提的是,億聯銀行2022年實現總資產536.45億元,較2021年末減少約62.51億元,降幅為10.44%,當時創下民營銀行最大降幅。
億聯銀行還公布了最新貸款結構和業務規模。2022年以來,億聯銀行貸款投放承壓,消費貸款余額降至237億元。從個人消費貸款結構來看,億聯銀行助貸占比在80%以上。
公開信息顯示,除美團之外,億聯銀行主要和大數科技、泛華投資、小雨點小貸等31家機構合作互聯網導流獲客。
根據財報,億聯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持續壓降。截至2023年三季報,消費貸款余額超228億元,本年累計投放金額超369億元,新增客戶數超167萬戶。
在主營產品方面,億聯銀行提出,要實現自營與助貸“兩翼齊飛”,想要提升風險管控與互聯網運營的“雙輪驅動”能力。在其主打的消費金融產品上,銀行依靠“億聯易貸”,通過和互聯網平臺合作,保持銀行資產規模和收益穩定;依靠“億貸”,發力自營品牌和業務能力建設。
此外,億聯銀行聚焦“億農貸”“生意貸”“億微貸”“億企貸”四款小微金融產品,不斷加大小微貸款投放。截至2023年三季度,銀行小微金融業務貸款余額151.72億元,較年初的107.67億元,增加44.05億元。
從貸款利率來看,億聯銀行貸款定價持續下降,2022年個人消費貸款平均利率為9.90%,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11.42%。
02
合作31家融擔機構
可以看到,億聯銀行在政策引導下,在小微貸規模提升與降低利率方面主動積極作為。也有意在與互聯網平臺合作中,逐步強化自營能力。而貸余本季度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應該在于縮減了分潤模式業務量。
這一趨勢可從億聯銀行與二股東美團的合作中看出端倪。據財報,截至2023年三季度,億聯銀行與重慶三快小貸簽署統一交易協議,交易總額度達5.80億元,達到重大關聯交易標準,此協議項下發生關聯交易18筆,為億聯銀行向關聯方支付平臺服務費,金額合計0.86億元。
而此前的數據顯示,2022年,億聯銀行向三快小貸累計支付2.68億平臺服務費;2021年,這一數字為6.46億元。
此前億聯銀行與三快小貸主要通過分潤模式合作,如今服務費降低也從側面表明該行在逐漸收縮分潤規模。
民營銀行本身資金成本相對較高,扣除獲客、運營、催收、壞賬等一系列成本,如果采取分潤合作,實際收益很低,甚至是不賺錢。不過前期通過與互聯網平臺合作,一來可以積累運營經驗;二來也能快速提高業務規模。
只是在當前形勢下,機構對于前期信貸資產規模增長蘊含的風險,不得不提高警惕。因此,在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的模式中,加入融擔機構的兜底合作模式又“流行”起來。
億聯銀行發布了合作融擔公司的公示。根據公告,在其互聯網貸款業務中,該行共合作了31家融擔機構。
通過融擔合作,雖然扣除一定比例的融擔費用,但是最起碼能保證固定的收益。比如,一家銀行的資金成本5個點,給到互聯網平臺8個點,保底收入就有3個點。
然而這種模式下,有合作方“變相兜底”的嫌疑,弱化了銀行的風控要求與流程,存在合規風險。
不僅在銀行業,持牌消金業也存在這一趨勢。不過,監管也已注意到這一風險,并有意將其納入管理。
消金界注意到,日前監管正向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征集關于《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稿中,對消金公司融資擔保業務總規模進行了限制,新增了擔保增信業務規范監管指標,即“單一增信機構提供的增信余額,不得高于一級資本凈額25%”“擔保增信業務總規模不得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
目前看來,在信貸資產規模增長的同時,不少機構風險資產規模也持續攀升,尤其對中小機構來說,由于缺乏自營能力和風控能力,擔保合作是最穩妥的方式。不管是消金公司還是民營銀行,短時內都很難實現這一要求,還需要持續加強全方位的自營能力建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消金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