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金融體系建設中,央行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央行,在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履行金融監管職責,維護金融體系安全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推動金融業法律法規完善,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求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10月19日,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金融法治保障”會場,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一級巡視員劉曉洪就“著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發表演講。
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重申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一流營商環境,作出新的部署,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引入深入的動員令。
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優化營商環境與深化金融深層次改革,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結合起來,加強總體謀劃,合理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動一系列改革措施,著力提升經營主體參與金融活動,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度和滿足感。
劉曉洪在演講中具體列舉以下四個方面舉措與階段性成果:
一、提升服務質效,更加精準有力支持實體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金融領域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化營商環境,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服務實體經濟。人民銀行堅持綜合施策、精準發力,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強度、適配性和精準性明顯提升。
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加強民營小微、鄉村振興、民生等領域金融服務,用好用足支農支小再貸款,延續提升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普惠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相關貸款實現量增、面擴、價降。
截至今年8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6%,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利率為4.48%,比上年的同期低4個基點,處于歷史低位。
在促進金融支持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方面,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完善綠色金融框架,提高環境信息披露和評估質量,推動金融機構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風險控制體系和公司治理框架。截至今年的二季度末,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達到34.76萬億元,同比增加28.5%,增速比各項貸款高20.2個百分點,綠色債權余額1.99萬億元,累計發行超過3.7萬億元。
二、深化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更加惠企便民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人民銀行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度。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以優化審批服務為突破點,改革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對部分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做好簡政便民。完善基本賬戶變更、銀行賬戶注銷等服務,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提升電子支付服務質效,優化小微企業和流動個人群體銀行賬戶服務,推行簡易開戶和分級分類管理。
自今年一季度末,全國也有21萬個銀行網點提供簡易開戶服務,1190余家銀行接入地方“一網通辦”平臺。提升支付服務便利度和普惠水平,不斷優化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服務,持續實施支付手續費減費讓利政策。目前,我國的支付費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建成全球規模領先的征信數據庫,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收入11.6億自然人,1.3億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持續擴大接入機構覆蓋面,不斷深化信用信息深度,大力培養市場化更新機構,形成市場多元化、服務差異化、產品特色化的市場格局,探索開展跨境征信共享。優化動產融資統一登記服務,自2021年建立全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以來,持續優化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完善機構用戶電子營業執照身份驗證功能,實現業務辦理全流程線上化,為中小企業擴大融資渠道提供便利。
截至2024年9月底,登記系統累計發生登記4054.9萬筆,查詢2.42億筆,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1527.9萬家。其中,2024年單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個人459萬家,比去年同期增長33.56%。
三、推進法治建設,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有序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人民銀行深入推進金融法治建設,強化法治對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的保護保障作用。健全金融法律體系,《金融穩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二讀。加快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立法修法工作。健全反洗錢制度體系,出臺一系列規章規范性文件,完善反洗錢工作機制框架,實現從規則為本向風險為本的根本性轉變。推動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完善電子支付監管框架,堅持依法行政,持續推動法治央行建設,完善金融管理和行政執法規則,持續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行為,切實維護金融秩序,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四、擴大制度型開放,金融市場更加開放包容
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堅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持續推進金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推動形成系統性、制度型開放格局,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企業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機構國民待遇,放寬對外資機構在資產規模、經營年限等股東資質方面的要求,大幅擴大其業務范圍。
今年5月,萬事網聯公司正式開業運營。加強境內外金融機構互聯互通,“債券通”“互換通”運行平穩高效,著力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簡化入市程序,優化交易結算機制安排,豐富風險對沖工具,為境外機構提供更加友好的投融資環境。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深化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今年6月19日,貨幣基金組織上海區域中心正式啟動,依托20國集團加強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強綠色金融、反洗錢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國內國際標準相互銜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